2024年9月27-28日,“碳足迹国际标准及低压直流系统创新发展大会”于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期间在上海顺利召开,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处长、SAC/TC 297秘书长于洁就《中国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及电子电器产品碳足迹标准》作报告。会上于洁处长对中国产品碳足迹的构建思路、体系框架及电子电器产品碳足迹标准的规划和制定做了详细的介绍。这将有助于标准的利益相关方对未来标准的走向有所把握,进而提前筹划布局,为市场提供更多低碳的产品。
于洁指出,在国际大背景下,碳壁垒目前已成为新型国际绿色贸易壁垒,碳足迹逐渐成为国际通行证。从绿色贸易角度看,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已处于过渡阶段,2026年将正式实施,其涵盖钢铁、水泥、铝、氢、电力、化肥等行业,要求对产品上下游端计算单位产品碳含量。欧盟新电池法案于 2024 年引入电池碳足迹管理要求,包括碳足迹声明、等级和阈值规定。许多发达国家也在招投标中纳入碳足迹相关标准,如法国光伏产品招标项目将碳足迹排放值列为重要招标依据。我国也紧锣密鼓出台诸多相关政策。《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中提及探索建立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标准;《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加快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的意见》提出 2025-2030 年对碳足迹核算规则和标准、背景数据库、碳标识认证制度、国际互认等要求;《关于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进一步细化了建立管理体系、构建工作格局、推动规则国际互信、加强能力建设四个方面明确碳足迹工作目标和任务分工。此外,今年7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决定》提出建立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全面转型机制、构建两个碳体系和健全三个碳制度等内容。于洁指出,今年7月份生态环境部联合14个部门发布了《关于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实施方案》,该方案明确了中国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的总体目标,共计分两步完成,第一步:到2027年中国碳足迹管理体系初步建立,要制定和发布与国际接轨的国家产品碳足迹核算通则的标准,制定出台100个左右重点产品碳足迹的核算规则。第二步:到2030年碳足迹管理体系更加完善,应用场景更加丰富,要制定出台200个左右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因子数据库和碳标识认证制度逐步与国际接轨。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制定的通则标准已于今年8月份以国家标准的形式正式发布,该标准进一步明确了产品碳足迹核算边界、核算方法和发布形式,以及碳足迹数据质量要求和溯源要求等。下一步将优先聚焦电力、煤炭、天然气、新能源汽车、光伏和电子电器等重点产品,制定发布核算规则标准。建立碳足迹因子数据库是整个标准中的重点和难点,需要联合各个行业、企业、协会等单位共同来建立和推动,目前依托国家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数据库,优先聚焦在基础能源、大宗商品、原材料、半成品、交通运输领域为主来建立,逐步纳入各行业的碳足迹因子。我国国家产品碳标识制度正在建立,未来将建立统一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包括统一的产品碳足迹评价标准、认证实施规则和认证标识。先制定统一认证目录,发布地方试点产品清单,按照“成熟一个、设立一个”的原则开展工作,采用产品碳足迹分级管理制度,从重点行业逐步扩展到细分领域各类产品。碳足迹工作有助于企业了解产品生命周期各环节碳排放量,识别碳减排重点部位和潜力环节,是碳供应链和绿色供应链的基础,能让企业在统一标准下了解碳排放情况,寻找节能减排机会。碳标签贴于产品上,可使产品纳入国家减免税、政府采购等政策范围。在电商等线上场景中,消费者能知晓产品碳排放水平,还可应用于绿色金融等领域。于洁指出,全国电工电子产品与系统环境标准化系统委员会承担相关工作近二十年,已出台多个环境领域国家标准。近两年在温室气体标准方面进展较大,其中包括转化IEC/TC111 涉及电子电器的减排量标准;目前正在制定电子电器产品碳足计量化要求和指南标准,已完成征求意见稿,最快明年年初完成审查和报批;根据电子电器行业特点,围绕着一些核算原则、量化要求、碳足迹报告,将电子电器行业领域的一些要求更新到了标准中间。十多年前已开始碳足迹认证工作,依据标准PAS2050,近年在多领域开展认证,已对施耐德电器颁发一百多张证书。未来将进一步细化各行业、领域核算标准,推动国家标准向国际标准转化,开展本土数据库开发、电子电器产品国家碳足迹标识以及场景互认等工作。于洁表示,未来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将提供全链条服务,进一步提升产品入市效率,降低合规成本,为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本文根据现场速记稿整理,未经作者本人审阅)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XXX(非中国电池工业协会)”的消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版权归原媒体及其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充分传递电池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会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