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2025未来储能大会(重庆)隆重召开 共绘新型储能产业发展蓝图
最新动态
2025未来储能大会(重庆)隆重召开 共绘新型储能产业发展蓝图
2025-06-233

6月20日,由中国电池工业协会与重庆新型储能材料与装备研究院联合主办的2025未来储能大会在重庆隆重召开。本次大会以“储动世界,能动未来”为主题,汇聚了来自政府、科研机构、高校及行业领军企业的300余名代表,共同探讨新型储能产业的技术创新与未来发展。中国电池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兼执行秘书长王建新中国工程院院士、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席潘复生中国电池工业协会储能分会常务副会长、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首席能源环保专家文辉为大会致辞。

王建新副理事长在致辞中表示,储能产业作为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支撑,正处于高速发展的关键阶段。他强调,中国电池工业协会将继续发挥行业引领作用,通过搭建高水平交流平台、推动标准体系建设、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强化国际国内合作等举措,助力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他还指出,新型储能技术的多元化发展将为能源转型提供更多可能性,协会将全力支持企业技术创新与市场拓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席潘复生在致辞中称,重庆正依托深厚的产业基础和创新资源,按照“416”科技创新布局科技创新布局,加快建设以新型储能材料与装备为核心的明月湖实验室,并在镁电池、镁储氢等领域取得成果。筹建以来,重庆明月湖实验室已推动了一批重要产业化项目落地,如电池头部企业超威集团已在两江新区落户镁电池研发总部,开发镁电池商业化产品等。期待更多专家、企业家参与进来,共同推动中国新型储能技术和产业高速发展。

中国电池工业协会储能分会常务副会长、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首席能源环保专家文辉致辞表示,作为储能分会会长单位的超威集团,意识到储能产业的繁荣需要“产学研用”的深度融合与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共生。为此,超威与国内外顶尖科研院所、上下游合作伙伴建立战略联盟,共同打造低碳智慧能源示范项目,推动技术创新与场景应用的精准对接。近年来,超威在工商业储能、通信基站、户用能源等多场景实现规模化运营,多个技术路线的示范项目已落地东南亚、非洲、欧美等地区。支持此次大会的召开,必将成为凝聚智慧、共商储能未来的重要里程碑,为推动能源结构转型与绿色低碳发展注入强劲的动力。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赛迪智库电子信息研究所所长陈渌萍《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政策解读。她指出,该方案为我国新型储能产业未来三年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提出到2027年要实现产业创新力和综合竞争力的显著提升,推动储能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全面转型。陈渌萍强调,方案着重从三个方面布局产业发展:一是强化创新引领作用,通过加强技术攻关和标准体系建设,建立以强制性标准为基础的储能电池产品安全推荐目录;二是优化产业布局,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三是深化国际产能合作,鼓励国际领先企业来华设立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构建开放共赢的全球产业生态。在技术路径上,方案特别提出要加快多元化储能技术研发,重点推进电源侧、电网侧和工商业储能应用,同时推动电子信息技术与新能源的深度融合创新。

重庆新型储能材料与装备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敬丰指出储能技术是支撑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并网、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提升能源利用效率的关键。大力发展先进储能技术及产业,是破解能源转型瓶颈的迫切需求。镁基储能材料具有能量密度高、安全性好、环境友好等特点,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未来储能技术,明月湖实验室相关团队已突破镁电池和镁基储氢关键材料与装备领域关键技术,一旦实现产业化突破,未来市场潜力不可估量。

重庆大学输变电装备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教授万福针对储能系统在电网规模高效使用的瓶颈问题,做了题为“新型储能系统集成关键技术”报告,围绕储能电池状态参量传感、电池储能系统状态评估与安全预警新型储能系统并网构建方法和技术展开,初步探索出一条新型储能系统整体可靠性和经济性的有效方案。

重庆大学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常务副主任李俊指出发展质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技术是消纳可再生能源、实现工业深度脱碳的关键路径,但仍面临核心挑战:催化层贵金属催化剂载量高,需开发降低载量高效催化层构筑方法;多孔扩散层需优化钛基材孔隙结构以提升气液传输效率;电堆集成需通过流道和歧管优化设计,并通过系统控制策略适配风光电源波动性,以多学科协同创新正推动设备成本和制氢电耗持续下降。

四川大学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教研中心主任,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张云提出化石能源枯竭是不可逆的,其对环境的影响也是不可逆的。储能是发展光伏、风电等新能源产业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撑,磷酸铁锂电池技术成熟、安全可靠,其在储能应用中的地位短期内是无法替代的,磷酸铁锂电池全组分回收和资源化利用是新能源产业长期良性发展的必要保障

清华大学新型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全国重点实验室代表及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信息能源与绿色智算技术研究所执行所长何千里对基于动态可重构能量管控的数字化储能技术做了分享该技术通过三大创新实现储能系统升级:采用软件定义动态拓扑结构,实现电池模组的智能重组与故障隔离;首创能量信息化技术,完成毫瓦至千瓦级的精准能量管控;创新性地支持退役电池直接复用,大幅提升经济效益。目前,这项创新技术已获得国际电信联盟、工信部和国家能源局等权威机构认证,为储能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可靠的技术解决方案

下午以新场景、新产品、新技术为主题,多位专家做主题报告。

新场景应用引领储能未来

中建科工创新研究开发院副院长刘永相分享了多场景储能安全技术体系的构建与实践经验,通过智能化技术提升储能系统安全性;安徽领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周瑞远探讨了机器人在储能领域的新应用,提出"机器人心脏"的创新理念;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防火所顾问副总工王志东则重点分析了光储直柔技术在建筑领域的发展机遇,为建筑行业实现"双碳"目标提供新思路。

新技术产品推动产业升级

"新体系新产品电池"专题环节亮点纷呈。赣锋锂电技术总监廖昌江系统阐述了储能系统需求与电芯匹配应用;超威集团中央研究院钠盐分院院长余振江重点推介了高安全性的钠盐电池和铅碳电池;四川国创成电池材料有限公司总工吴天文详细讲解了钛酸锂电池的技术优势和应用前景。

前沿技术突破备受瞩目

"储能新技术"专题中,北京科学技术研究院胡玢教授展示了低成本锂电池灭火技术的最新成果;内蒙古能源研究院院长赵海鸥分享了压缩空气储能技术的发展现状;云储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梁斌斌介绍了动态可重构数字储能创新模式;太蓝新能源研究院院长梁世硕则重点讲解了固态电池Safe+解决方案的技术突破。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大会最后,重庆新型储能材料与装备研究院副院长汪翔作总结发言,表示本次大会为储能产业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未来将继续深化政产学研用合作,共同推动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实现"双碳"目标贡献力量。







2025推荐活动


第十五届中国国际电池工业博览会同期会议议程安排发布,欢迎参展、参会!

中国电池工业协会2025年活动计划

关于征集2025年中国电池工业协会团体标准项目计划的通知

关于继续开展2025年中国电池行业科学技术成果评价工作的通知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