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亿纬锂能副总裁、电池系统研究院院长江吉兵受邀出席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5),并于动力电池论坛发表《OMNI全能电池》主题演讲,与行业专家共同探讨大圆柱电池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应用潜力,分享亿纬锂能坚持和发展大圆柱电池的初心和价值。
大圆柱电池,新能源汽车?最优解?
圆形是宇宙、科技、文明的共同语言。从人类文明诞生至今,每个时代的伟大发明都有圆的印记和元素。从古希腊阿基米德提出螺旋线,首次运用方程描述几何曲线;到南北朝祖冲之提出圆周率,将圆形在工程化应用中精确量化;再到18世纪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机的飞轮,19世纪第二次工业革命内燃机气缸,20世纪第三次工业革命计算机芯片晶圆,人类文明的进化史,也是圆形的探索和应用史。
江吉兵指出,一直以来,汽车是内燃机和计算机的完美融合,其中气缸赋予活塞能量,晶圆赋予控制灵魂。如今,更大尺寸的晶圆和更小制程的芯片,通过算力升级,让汽车智能化成为可能;而电池替代内燃机,通过能量升级,也让汽车电动化成为现实。
“圆形承载着完美的寓意,我们深信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浪潮中,作为能量的载体——电池,也必然会是对圆形的探索和应用。”江吉兵认为,大圆柱电池是新能源汽车“最优解”,这也是亿纬锂能坚持和发展大圆柱电池的初心。
?最优解?背后的四大核心价值
01 标准化,完美契合汽车工业的效率要求
100多年前,福特通过T型车和流水线开创了汽车工业的标准化时代。而在过去10年,新能源汽车电池产业出现产能配置错位问题,本质也是需求和标准化的矛盾。从燃油车改装电动车的异型电池包,到电池包平台化,再到底盘平台化,可以看出电芯尺寸标准化成为汽车工业效率提升的关键。
如今,大圆柱电池经过千锤百炼,已日渐成熟,从电芯制造标准化到系统设计标准化,可以完美契合汽车工业制造要求。相较于方形电池,10倍的制造效率,一半的制造在线时间,以及标准化成组工艺,让电池成为汽车标准零部件。
02 原位升级,以不变应万变
面对多样化的场景需求和性能要求,汽车的迭代升级越来越快。如何在标准化的前提下,满足汽车性能的多样性需求,成为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关键。
大圆柱电池以不变的尺寸和多种化学材料体系的融合,实现原位升级,灵活满足不同场景的性能需求。从LFP材料体系到LMX材料体系,再到NCM的中镍和高镍,不仅可以灵活调整电量和续航,还可以调整充电的时间和整车需求的不同功率。
基于成熟的材料体系平台,原位升级可以将电池系统的研发时间缩短至3-6个月,同时还能降低人员投入、产品验证、零部件开模、产线制造调整等将近80%的研发费用,以及时间成本。
03 零膨胀,让应力管理成为过去式
大圆柱电池从生命初期到末期,圆形的结构让应力分布非常均匀,所以在整个轴向上没有膨胀。而在方形电池的生命周期内,膨胀会使电池成组过程变得复杂,需通过应力管理来规避电池的强度失效和变形失效。据相关统计,在方形电池市场应用中,因为电池膨胀直接或间接引发的质量问题占售后总问题的一半以上。相比方形电池,大圆柱零膨胀的特性,可以做到全生命周期始终如一,让应力管理成为过去式。
04 本征安全,随心而行
电动汽车于底盘布置电池,在面对复杂道路工况时,底部磕碰可能会引发电池故障甚至安全事件,导致新能源汽车的报险率明显高于传统燃油车。
大圆柱电池的钢壳强度高达550MPa,是方形铝壳95MPa强度的5.5倍,同时结合底部1500MPa双层热成型钢设计和3500MPa航天级玻璃纤维,可以实现相当于国标6.6倍的1000J碰撞溃缩吸能。即使在极端情况下发生电池磕碰,底部的定向泄压设计也可以在5秒内将50%焓值释放到泄压腔中,从而避免引发周围电池温升;叠加电池包的气电分离设计,可以有效解决热蔓延问题,真正做到本征安全,让每位驾驶者可以随心而行。
助力新能源汽车迈向新高度
亿纬锂能是国内首家实现大圆柱电池量产的企业,截至今年2月,已累计配套超过5万台车,保持零安全事件、零重大质量问题的优异记录。目前,亿纬锂能正与多家国内主机厂展开项目合作,同时宝马近期发布的新世代车型也将首发搭载。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持续增长,亿纬锂能将携手合作伙伴构建更加可持续的生态体系,“让新能源汽车迈向新高度,让世界充满前进的能量!”